今年以来,婺城区坚持“目标导向、服务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针对招投标领域违法违规问题,特别是乡镇(街道)普遍存在硬件设施落后、风险管控难等短板,按“区里建、区乡部门共用”的模式,构筑了1个区级平台加19个乡镇交易平台和9个部门交易平台的“金茶花区乡一体不见面交易系统”,全省率先实现乡镇(街道)公共资源招投标“一件事”“零次跑”。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宗,同比增长13.51%;完成交易额41.25亿元,同比增长97.02%;减少交易费用80%以上,每年可节约费用约万元。
集成一套体系
区乡一体覆盖
将“系统建、建系统”理念贯穿平台建设始终,通过“三个统一”建设,归集乡镇交易项目,实现区乡一体全覆盖。将风险控制从各个乡镇(街道)的分散控制,变为系统集中管控;从每季度一次的人工检查管控,变为系统实时监控,有效推进乡镇招投标工作规范化。
一是统一设置帐号,集成交易中心。为弥补乡镇开评标工作硬件条件的不足,“不见面”交易系统将原本由乡镇(街道)交易中心负责开标的30-万的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全部归集其中,系统设立乡镇(街道)的独立账号,全省率先实现区乡一体覆盖的目标。目前,全区19个乡镇(街道)建设类项目“不见面”交易已实现%覆盖。全区公共资源招投标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是统一人员管理,集成服务标准。为确保乡镇(街道)交易事项集成办理取得实效,该区多次组织乡镇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对“不见面”系统运行、审核、服务进行系统讲解。同时推出“六统一”模式,对招投标文件的模板、开标流程、服务标准等进行了规范,减少文件答疑次数,确保废标率降到最低,减轻工作人员负担,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截至目前,该区已组织6场培训,涉及名工作人员。
三是统一优化流程,集成事项管理。在原有“不见面”系统程序简化的基础上,该区针对乡镇(街道)项目办理实际,进一步优化流程。如“不见面”系统上,保证金缴退采用原帐进原帐出的方式,为方便投标人后续操作,该区将乡镇项目保证金管理纳入区交易中心管理后,提供年度保证金、虚拟子账户缴纳现金、保函缴纳等多种保证金缴纳方式供投标人自由选择,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
整合“一件事”资源
优化营商环境
以提效率、降成本、优环境为目标,推进全流程、全环节、全链条信息化建设,构筑起从登记受理到开评标全流程“一件事”线上办理系统,推动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不见面”开标直播)
一是全流程“一网通办”,提高交易效率。取消传统开评标过程中企业的项目经理、法人代表或授权委托人必须到达开标现场接受各类验证的环节,将招投标工作涉及的5个环节28个事项全部纳入“不见面”办理范围。招标人(招标代理公司)、投标人只需登录网上开标大厅,即可完成投标文件在线解密、投标人在线质疑、招标人(招标代理公司)在线回复等操作,实现钉钉视频全程直播。“不见面”系统运行以来,开标时间压缩60%以上,每天可开标数量由原来4个提升到8-10个。
二是全环节“无纸化”办理,降低交易成本。简化投标文件制作,取消投标企业提供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建造师证书、授权委托人身份证等原件资料,通过上传电子版投标文件,实现全环节无纸化办理。同时,各权限审批人和招标人(代理机构)在线完成电子资料的上传交互,无需招投标主体重复提交,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以单个项目单个企业可以节约交通费、人工费、纸张费元计,每个项目40家计,单个项目为企业节约各类投标成本约2万元,减少费用80%以上,累计可帮助企业节约万元的费用。
三是全链条信息公开,促进公平竞争。通过信息发布平台,公开发布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投标人信用、中标结果、签约履约情况等信息,提高了招投标交易过程的透明度,更好地发挥招投标当事人相互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同时,实行工作日志管理,所有办事环节、办事记录、办事人员、时间节点,特别是重要数据和关键环节修改行为全程留痕,建立电子交易档案制度,完整保存所有投标人资料,便于事中实时监控、事后查询追溯,逐步实现以制度管人、以机器管人,为营造公平竞争、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钉钉直播抽取让利过程)
实现一体监管
源头防控风险
立足实时监督、智能管控,该区陆续上线行政监管系统、智能评标系统、信用评价系统三个配套系统,打造一体化、智能化、信息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综合治理体系,有效防控各类招投标风险,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行为。
(改革前标书堆积如山)一是打造行政监管系统,控安全风险。依托信息化电子平台,对各交易重点环节和敏感节点设置红、黄、蓝灯三级预警显示,系统发现同台电脑或类似IP地址编制的招标文件、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异常一致或者投标报价呈规律性差异等串标嫌疑会自动向监管部门发送预警信息,每个交易参与主体实行在线监控,全过程留痕。同时系统为纪检、审计等部门开通监管权限,以便重点项目开标时全程在线监督。
二是打造智能评标系统,控围标串标风险。实现电脑智能评标,通过统一招标文件模板和固化评标办法,设置智能采点计分,屏蔽在评标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有效消除围标串标风险,充分保证招标人和投标人的利益。帮助招标项目创造“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市场环境,为招标方、投标人、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服务,实现由人工评标向智能化电脑评标转变。
三是打造信用评价系统,控失信风险。在现有的“浙江信用”专用系统基础上,建立完善建筑企业及相关单位的“信用体系”数据库。通过大数据技术动态测,对建设企业、代理机构、监理、设计等单位进行信用量化评分,实现信用评级精准管理,切实加强区内企业和代理单位的诚信建设。把市场主体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到交易平台,并作为实施交易监管的重要依据,依法依规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来源:婺城区委改革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