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茶花数金华,金华茶花看竹马”,大调研开展以来,我聚焦构建种植产业新模式,先后走访了方下店、下张家、联民等花卉苗木种植强村,努力探寻如何利用当前的特色优势把“中国茶花之乡”这个金字招牌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加快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以产业兴旺为杠杆,撬动竹马乡村全面振兴。
壮大新业态,
走规模化精品化之路
下张家村支部书记钱瑞华,是全国劳模,有名的“黄牯头”,竹马茶花的带头人之一。在同他和各位种植大户的面对面交流中,我了解了下张家村种植茶花的发展历史和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在为竹马花卉苗木产业兴旺发展而欣喜的同时,钱瑞华也给我抛出了一个难题,那就是目前竹马花卉苗木种植受土地空间限制,普遍还是散户单打独斗的模式,很难做大做强。“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花,但普通品种占大多数,精品不够多。”钱瑞华跟我们介绍,现在市场上精品茶花的价格和销量都很好,可是目前竹马种植产业的场地有限、技术也有限,单靠农户自己培育、种植,难度较大。种植大户宗剑波也表示:“零零散散的种植成本太高,去外地承包土地种植也很不方便。”
大家提出的问题,都说到了点子上。如今,茶花种植已成为下张家村的农业主导产业,全村98%的农户都在从事茶花及其他花卉苗木的种植,尽管目前竹马茶花的品牌效应还在,但不可否认也存在竞争力下降、后劲不足的风险。那么,如何让茶花从“量多”向“质美”转变?我们探索的做法是以“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当前我乡已完成了婺城区首批市级特色农业(茶花)强镇建设规划,并计划筹建百亩精品茶花展销基地,茶花精品园的规划设计正在修改完善中。我认为,通过搭建这样一个精品高档茶花培育、收集、展览的专业化平台,有利于破除散户资金周转不畅、市场信息交互不及时等问题,并能加快推动茶花产业实现规模化、精品化、产业化发展。
赋能新经济,
让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
在联民村,党员陈树谦的苗圃让我们眼前一亮。他的苗圃十分特别,采用园林景观式布局,徜徉其中,移步换景,美不胜收。一边走,陈树谦还一边向我们介绍自动化浇灌技术。他坦言,很多客人来到自己的基地里,第一印象都非常好。环境美,苗木好,对客人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销售的市场也随之打开。
从陈树谦园林式的种植和管理模式上,我联想到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我乡按照“全域景区化、景区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竹马花卉苗木种植产业基础良好,文化底蕴丰富,前期已创建了一批精品村、秀美村。下一步,我们要深入推进“全域景区化”发展战略,探索以“村庄园林化”的理念创建优美环境,积极引导农户和企业从单一的种植、销售花木向园艺转型,通过整体布局、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措施,既扮靓村庄,又能推动农村休闲观光游等产业延伸发展,使竹马乡从花卉苗木种植乡转变为茶花旅游乡,从而带动其他配套产业的发展,实现富民与强乡双赢。
培育新动能,
加大科技人才创新驱动力
竹马乡除了茶花之外,另一种特色花卉就是杜鹃花。方下店村方永根从事杜鹃花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20多年,是国内外著名的杜鹃花育种和栽培专家,至今已育出多个杜鹃花新优品种,其中获得国家林业局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18个、通过初审15个。我们到他的种植基地走访时,正好遇上他与市农科院技术人员研究讨论新品种培育问题。他告诉我们,类似这样的讨论会经常举行,当得出一个方案之后就开始培育实验新品种。问及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方永根反复提了两个字:人才。只有做好人才培养引进,才能加大花卉苗木品种研发创新力度,拓展花卉苗木产业链,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站稳脚跟。
竹马乡在茶花育种方面其实也是有十分巨大的优势,国际山茶花物种园就坐落在下张家,物种园内收集、布植了18个组个山茶物种,占世界山茶物种数量的80%,并且通过杂交、嫁接等手段培育出新品种多个。但是我们在新品种的市场化方面做的还不够,没有把成果转化为实打实的能够适应市场的产品。所以,我乡要在产业规划过程中,更加注重引进专业化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同时大力开展业务培训,培养一批农村本土的复合型人才,为振兴农村经济强化人才与技术支撑。
产业兴,百业兴。竹马乡将把“聚力‘三农’、振兴乡村”放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产业兴旺勤思索、下功夫,做大做强高效绿色种植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乡村服务业等,努力打造业强、村美、民富的茶花之乡“升级版”。
(作者系竹马乡党委书记:姜建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