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既是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曾应用于环保、被当做保护农村环境卫生的口号,被拿来当做禁止焚烧秸秆的惯用语句。
谁曾想,多年前的这句话成为现实,宅基地成了“寸土寸金”的可贵资源。地方甚至不惜用百万补偿款来征得农民同意,让土地流转的面积更加充实。
“种楼”现象的出现
在农村尚未完全进入大众视野当中时,农民除了防范天灾和病害,还要提防那些试图“种楼”地“爱好者”。“种楼”一词,是农民对当前农村处境发出的感慨。
相信很多人第一眼看到这个词就会明白其深意,尤其是北上广等一线二线城市。“城中村”等地方的宅基地就被这些“种楼”爱好者时刻紧盯,随时准备出手买下或是钻研其规则漏洞,弄得农民不得安生。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无论是在宅基地上进行买卖经营还是在宅基地上建房出租。宅基地的租金很便宜,但所能获得的收益却非常让人眼热。
尤其是近年来的乡村振兴,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人的入驻,试图在这片未经开发的“宝地”创造出自己新的业绩。
他们的到来,常常让农民有苦难言
宅基地相关规定当中曾说明,盖楼面积不得超过平方米、楼层不得超过三层、楼房翻新需提供证明......
诸如此类的严格要求实施下来,让这些“爱好者们”有了发挥本领的机会,他们向着心仪的宅基地出发,一面说着建房不合格的地方要举报,另一方面又说着可以合作或出租给他们解决问题。如果不肯,后面还有一百万一亩的宅基地补偿费等着农民选择,乍一听似乎比农民一辈子的辛勤来的还要多。
但这笔钱在宏观角度来讲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九牛一毛:宅基地收回后变成了城市建设用地,然后在这片“城市建设用地”上盖上一栋大楼——往往这样的套路更加激进令人愤慨,农民该如何反对这样的行径?
“种楼”的爱好者们越来越多,他们充斥于各行各业,代表着各个领域的巅峰。农民的抗议往往伴随着这些佼佼者新一轮的计谋:就近搬迁、补偿房屋、合作开发......
温铁军曾怒斥这一行径:他们(农民)看不懂,我还能看不懂吗?好家伙,直接给农民补偿款住上小高层,未来所有的责任都能撇得开说得明白。干净的如同一朵白莲花,怪不得温铁军先生保持不了冷静。
宅基地是什么?
它其实就是给农民盖房的一块荒地。原本这块地什么都没有,一穷二白的它被农民一砖一瓦呵护而起,比不了城市的大富大贵,但它是农民的“根”,是农民进城失败的退路,是农民安身立命的地方。
现代化农业、改造农村确实是未来趋势,但发展不应当是这些“种楼”爱好者的措词。
效仿袁隆平老先生、效仿温铁军先生、效仿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领袖都能获得农民的敬佩和尊重。
但如果紧盯着农民安身立命的“根”,还想让农民好生言语是决不可能的!我建议不要浪费资源和时间,请将你们的目光真正放在乡村振兴!
来源:网络(侵删)
点“在看”告诉更多上林人↓↓↓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家乡更多精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