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来自网络
少时,在离家不远的马坡山上,看到一株低矮的野茶树,树枝参差错落,右杆绵长,整个树身几乎贴着山皮。枝上两朵盛开的红花十分灿烂夺目。
说起茶花,倒是想起一段殊缘来。
华国锋刚当主席那年,我们大队组织了一台以采茶灯为主打的大型文艺汇演节目,在春节期间巡回演出。采茶灯是枞阳县郭桥大队自古传承下来的灯会,和龙灯、狮子灯表演形式不同,该灯文武戏兼容,舞唱并济,说唱互动。
舞台中央是一棵用冬青树枝替代的茶树,树上挂着用绢纸叠成的多个茶花。抱握茶树的演员须是一个能“见风挂牌”的人,所谓“见风挂牌”就是要求该演员见到什么唱什么。跑马演员是主角,要求其人体力充沛,能在节目高潮时随着紧促的锣鼓声,绕茶树疾奔多圈,锣鼓不歇,跑马不停。
我参加了采茶灯中的打铃枪表演和歌舞《腊子口上降神兵》的表演,本队的老虎,同班的秀凤等也参加了汇演。打铃枪也是采茶灯舞的重头戏,我们手持红缨铜铃枪,随节奏边舞边唱。
春节后,我们先在每个生产队巡回演出,后来上乡政府汇报演出。记得在乡政府演出的那天晚上,场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热闹异常。有位年长的乡干部拿着长竹篙子在维持秩序,此举虽不雅,但也足见当时的场面何其壮观。我的一首小诗正是描写当年幸福的情景,诗云:那年排练采茶灯,其乐融融曲舞兴。嬉戏休闲多笑语,春风荡漾草青青。
图源来自网络
福建龙岩的采茶灯已列为中国文化遗产,相比之下,枞阳采茶灯的表演形式更为活泼,内容更为丰富,也是可以申遗的。如有机缘,我倒是想做传承人,将这门民间文艺传承下去。
舞灯的情景还在眼前,岁月的年轮已达天命。去年冬天,雪下得比往年要多,天气也特别的冷。走在风雪交加的路上,忽见一簇簇红花在雪中怒放。原是一片不大的茶花园,花儿有盛开的,也有含苞未放的,虽在漫天大雪之中,依然充满生机。
下雪总会引发诗情,于是诸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欢喜漫天雪”“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咏梅颂梅之精美诗句亦如漫天飞雪一般纷至沓来。让人误以为只有梅花才会在大雪中开放,殊不知不畏雪寒者亦有茶花。为何造成这种错觉呢?也许是因为梅花身份的“高贵”,它多长在达官显贵的庭院,而鲜见于荒山野岭。茶花则不同,叶子敦厚,体态端庄,少了扭捏婉转的姿态,反倒让人忽略了它的俊美和坚强。大雪纷飞中,茶花一边孕育花蕾,一边依次开放。即便是被寒风吹落的花瓣也不远扬,而是默默地守护在花丛边,与花丛相傍相望。就这样,茶花坚强的走过了寒冬。
图源来自网络
当春风吹过的时侯,茶花似乎被迅速染上层层亮衣,显得异常容光焕发,分外妖娆。在明媚的春光照耀下,俨然刚出浴的仙女一般迷人,引来一群身段苗条的蜜蜂争相吸附。那些点缀在整片绿丛上的花朵,犹如仙翁舀起一瓢初出的岩浆挥洒于碧海,鲜活、浓郁、火辣,并温馨四溢。俗话说:花无百日红。而茶花之红又岂止百日?茶花的花期很长,从十月份到翌年五月份都有开放,从秋到冬,经冬历春,跨季续红,跨季留芳。
茶花之美,可谓雅俗共赏;茶花之坚强,却少有人赏识。花是如此,人亦类之。我不由想起唐朝诗人龙牙的诗句来,“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然而,茶花毕竟还不乏欣赏之人,而它的孪生姐妹茶叶花几乎无人欣赏。我原以为它们是同一个品种,其实不然。虽然它们的主色调多是红色,但茶花的革质叶片是不能制作茶叶的。盛开的茶叶花,也是那么的美丽可人,却几乎无人欣赏,我甚至怀疑采茶人也很少见过,我对它的印记也还停留在少时见过的那两朵。茶叶对人类的贡献自不必说,而它的鲜花却无人欣赏,实在令人遗憾。
试问是否当你使用价值越大越不被赏识重用呢?当然,无论别人欣赏与否,茶花和茶叶花都在天地间自由地绽放,都会带给人间美丽和芬芳,这正如唐代名相张九龄诗中所说:“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王庆川,枞阳人,律师,爱好诗文书画。
推荐阅读
江河的声音|贺《绚美枞川》文集出版
风景|《周末情怀|四季周末,绚美枞川》读后
月明春江,誉满文乡|贺方和平先生《周末微文》结集出版!
枞阳文史|吴用先传略
明代文学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传略
温馨提示:凡在文乡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