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梅(Camelliasasanqua),别名小茶梅,史称‘海红’,属于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油茶组(Sect.OleiferaChang)的常绿灌木。野生茶梅嫩枝有毛,叶革质,椭圆形,叶面发亮,下面褐绿色,网脉不显著;边缘有细锯齿。花白色,大小不一;花瓣6-7片,阔倒卵形,近离生,苞片及萼片被柔毛,雄蕊离生,子房被茸毛。蒴果球形,种子褐色。
茶梅Camelliasasanqua茶梅在国内外的栽培历史
茶梅在中国有着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有关茶梅的文献资料记载可追溯到唐代,唐代诗人刘长卿作有关于茶梅(时称海红)一诗,题为“夏中崔中丞宅见海红摇落一花独开”;北宋时期陶弼(公元-年)所作山茶七言绝句:“浅为玉茗深都胜,大曰山茶小海红,名誉漫多朋援少,年年身在雪霜中”。张乐初教授从古籍《林类》中考证“新罗国多海红,即浅红山茶而差小,自12月至2月,与梅同时,故名茶梅”,由此可证,海红即茶梅。明代张谦德《瓶花谱》将茶梅列为“六品四命”。16世纪以来,日本在茶梅研究、开发和杂交选育工作中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世纪末叶,欧美从日本引种了一些品种,之后得以迅速发展。20世纪以来,澳大利亚、新西兰除大量引种日本和欧美培育出的茶梅新品种外,也使用怒江山茶(C.saluenensis)、能高连蕊茶(C.nokoensis)、山茶(C.japonica)、滇山茶(C.reticulata)等与之进行杂交,培育出许多新颖杂交种。中国在20世纪末,由浙江杭州花圃徐碧玉带头对茶梅进行了长期的搜集与研究,极大推动了江浙一带茶梅的栽培。
东牡丹(‘Azumabotan’)
‘丹玉’(‘Danyu’)
注:徐碧玉主编《茶梅》():‘丹玉’是东牡丹的白斑芽变品种。茶梅的起源争议
年《山茶属专论》中记载,早在19世纪初英国就从中国引入茶梅原种,但是目前大部分人认为茶梅原产于日本西南部的四国、九洲及冲绳诸岛的山中,那里至今仍有原生野茶梅群落。朝鲜半岛自古以来也存在原生茶梅。至于茶梅起源于中、韩、日哪个国家,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目前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多见栽培。上海植物园孤植的白色茶梅——白乐天茶梅的品种分类
经过长期的自然演变或种间杂交,茶梅的园艺品种不断丰富,按品种发生的起源,可将现有茶梅品种分成3个类群:1.普通茶梅品种群(Sasanquagroup):与茶梅的野生种相似,树形较为直立、长势强健,多为小乔木,也有呈大灌木状,花单瓣型,花瓣6-11枚,以白色、白带红色最多,还有粉红色,少数红色;大多数有香味。10-12月开花,是秋季重要观赏花木。本类群目前我国有有希、白乐天、‘黄海南宝珠’等品种。
彩虹(‘Rainbow’)
东云(‘Shinonome’)大朱杯(‘Daishuhai’)
有希(‘Yūki’)酒中花(‘Shuchūka’)
白乐天(‘Hakurakuten’)早珍珠(‘EarlyPearly’)
天女舞(‘Tennyo-no-mai’)粉乐园(‘ParadiseBlush’)
三国红(‘Mikunikō’)朝日鹤(‘Asahi-zuru’)
‘黄海南宝珠’(‘HuanghainanBaozhu’)
2.冬茶梅品种群(Hiemalisgroup):该类群以小玫瑰(日本称寒椿或狮子头)及其后代为基本品种,该品种群植株低矮、枝条伸展,枝叶着生较密。花瓣15-40枚或更多,亦有一些品种雄蕊瓣化成半复瓣或重瓣花。花以玫瑰红为主,少数复色,不少品种有香味。花期11月-翌年3月,是冬季重要观赏花灌木。
小玫瑰(‘Haihong’)
朝仓(‘Asakura’)乙女(‘Otome-sazanka’)
绯乙女(‘Hi-otome-sazanka’)富地(‘Bonanza’)
洁丽(‘Fuji-no-yuki’)昭和之荣(‘Shōwa-no-sakae’)
绯音红(‘Hi-inkō’)比阿特丽斯·埃米莉(‘BeatriceEmily’)
詹尼佛·苏珊(‘JenniferSusan’)葡萄酒(‘SparklingBurgundy’)
3.春茶梅品种群(Vernalisgroup):系茶梅(C.sasanqua)与山茶(C.japonica)杂交种及其后代,花多数为半重瓣型,也有单瓣、重瓣型,多为红色、粉红色。花径和叶片比冬茶梅品种大一些,树形大小、高低介于茶梅与山茶之间。花期从12月-翌年4月。本品种我国栽培较少,主要有笑颜、银龙等品种。
宝冢(Takarazuka)
近江衣(ōmigoromo)笑颜(‘Egao’)银龙(Ginryū)
茶梅与山茶的主要区别
茶梅与山茶主要有以下7点区别,但仅代表大多数情况,需综合多方面来进行区分。1叶片茶梅:小,锯齿细密
山茶:大,锯齿稀疏2嫩枝、嫩叶主脉、叶柄茶梅:有毛
山茶:无毛3雄蕊茶梅:短簇、离生散射状
山茶:长、筒状4花型和花香茶梅:碟状,有香味
山茶:筒状或喇叭状,无香味5雌雄、子房茶梅:有毛
山茶:无毛6落花茶梅:花瓣基部离生,花谢时一枚一枚散落
山茶:花瓣基部连生,花谢时整朵落下7果茶梅:小,有毛
山茶:大,无毛
茶梅的园林应用
茶梅的园艺品种相当丰富,具有花大色艳、开花繁密、花期长、株型清秀、叶形雅致等观花赏叶俱佳的特性。其开花盛期能够从深秋持续到初春,贯穿整个冬季,长达半年之久,许多品种的花朵还散发浓郁的芳香。有着“阳光茶花”美誉的茶梅,相比山茶花更耐强日照、耐旱、耐修剪,适应性更强。而且它的园林应用形式多样,繁殖容易,管理简便,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可持续、低维护的冬季常绿观赏花木,在上海城市园林绿化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一般于花境、庭院、草坪中孤植或对植,较低矮的茶梅可片植于林缘,亦可作基础种植及常绿篱垣材料。此外因其体态娇小、枝条开放、分枝低,又适宜修剪造型,茶梅还可制作成盆栽或盆景摆放于庭院、阳台、会场、厅堂等处。
孤植于林缘,突出其优美的形态
茶梅被修剪成球形
茶梅作为地被广泛应用盛放在白雪中的红色茶梅观赏地点:广玉兰大道、北区山茶园等地图:郭卫珍、章丹峰
审核:爱丽丝喵入园须知上海植物园1号门(龙吴路号)开放时间为11月~次年4月7:00-17:00,5月~10月7:00-18:00;3号门(百色路号)、4号门(罗城路号)开放时间为11月~次年4月6:00-17:00,5月~10月6:00-18:00。残疾车辆统一从1号门进出。为确保市民游客能拥有安全舒适的游园环境,请大家错峰出行,若达到承载量上限,园方将采取相应大客流预案。游园须知请广大市民继续保持安全游园距离,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来园交通公共交通:
龙吴路百色路站:56、、、、、、、、上奉专线
百色路龙川北路站:、、
龙川北路百色路站:、、、、、、、南南线轨道交通3号线石龙路站,出站后过天桥,沿东泉路步行至罗城路。
自驾车:
因上海植物园2号门停车场已经拆除,周边停车资源紧张,请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