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全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告诫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到作者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2、理解读书的好处,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培养读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体会作者读书心得。
四、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五、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高尚的人谈话。”同学们知道著名作家冰心是如何看待书的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她的《忆读书》。(板书:忆读书)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1、回顾课文,你认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读书所得的最大体会是什么?学生汇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板书)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能够使学生明确读课问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信息,锻炼了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是本文的精华所在。从这九个字入手,一步一步开始课文的进一步学习。三、再读课文1、探究一:请同学们默读2-10自然段,思考:冰心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做出批注。(1)引导学生找到“酷爱”一词,结合课文其他词句体会这种“酷爱”,读出感情。体会冰心好读书。如: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含泪”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因为“含泪”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挂念、惦记。表现了冰心者人读书时的着迷。)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为了增加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拿出来与大家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2)“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体会冰心多读书喜爱读各种各样的书,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茶花女遗事》、《精忠说岳》、《封神榜》……(3)对于读书,作者有许多感受,请圈画出描述这些感受的词句,有感情地朗读,想一想: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体会冰心读好书。(4)作者回忆了少年时期读《三国演义》的情形并和《荡寇志》进行了比较;回忆了读《红楼梦》的感受;回忆了自己如何选择书等。作者认为故事情节精彩,人物个性鲜活,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书就是好书。2、探究二:自由读课文,思考:读书有什么好处?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读书好”的?找出这些句子做批注,结合自己的经验与同桌交流感受。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归纳后明确:(1)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各种情感。(2)读书能扩大知识面。(3)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4)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设计意图:“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其中“读书好”是全文的重点。四、拓展提升1、四大名著是哪几本书?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知道的内容。如有关《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有关《水浒传》中得人物名称,有关《三国演义》中得人物分类等等。?2、你还喜欢读什么书?把你喜欢的书用自己的话推荐给大家。五、总结提升,情感熏陶。本文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下继续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体会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记住冰心的告诫“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六、作业超市1、设计一份自己的读书计划。2、写一篇读书笔记。七、板书设计:忆读书冰心忆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作者简介:
肖婷婷,渭滨区教学能手,任教于渭滨区金陵小学,刘波文工作坊成员,热衷教育事业。“我要用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带去欢乐、阳光、正能量的童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