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会减持新规,福建富豪套现6个亿,证监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在应对政策方面,上市公司的老板们总是能找到巧妙的方法。

11月17日晚,一家位于福建的上市企业,即茶花股份,宣布了一个重要消息:

“本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计划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通过协议转让的形式,转让他们所持有的不超过53,,股的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2.11%。”

简而言之,就是控股家族陈氏打算减持,预计未来三个月内套现约6亿元。

自从有了减持相关的新规定以来,关于上市公司的减持行为,股民们总是特别敏感,他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立即查看茶花股份的财务报告。

结果发现,该公司在年和年连续亏损,这行为似乎是在挑战新的减持规定。

但是,如果再细致地读一遍减持公告,投资者们似乎也只能接受这一现实。

新的减持规定主要针对的是二级市场的套现行为,而陈氏家族使用的协议转让方法,却巧妙地避开了这些规定,这使得他们无论想套现多少,监管机构都无法干预。

有人可能会认为,6亿元并不是一笔大金额。

但是,金额的多少是相对的。如果知道茶花股份目前的总市值仅为30亿元,那么6亿元就不再显得少了。

尽管如此,陈氏家族的持股比例相当高,即使卖出22%的股权,他们仍然持有大约42%的股份,仍然保持着实控人的地位。

不过,从过去的减持公告来看,陈氏家族似乎一直都很积极地套现。

自年茶花股份上市以来,年解禁期一过,家族成员之一的陈冠宇便开始减持,三个月内套现了万元。

年,另一位家族成员陈明生套现了万元。

到了年,家族中的陈葵生又套现了万元。

作为茶花股份的第一大股东,陈冠宇及其叔叔陈明生、陈葵生三人逐年套现,操作节奏相当稳健。

然而,这种套现方式似乎过于繁琐、周期长且金额有限,因此陈冠宇率先尝试了协议转让这种更直接的方式。

年8月,茶花股份宣布陈冠宇计划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5%的股份。虽然转让协议已签署,但最终并未执行,而是在年10月取消了已签订的协议。

至于为何会取消已签署的协议,原因未明,但从最新的减持公告来看,陈冠宇的个人行动变成了陈氏家族整体行动,家族中每个成员都参与其中。

尽管陈氏家族似乎并不缺钱,根据统计,自茶花股份上市以来,公司累计分红达3.4亿元,陈氏家族根据其持股比例大约获得了2.2亿元。

但不管是不是真的需要资金,协议转让毕竟是在规则之内的行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面对这种情况,只能静观其变。同时,也可以了解一下这家名为茶花股份的公司以及与之相关的福建富豪家族的背景故事。

茶花股份的核心业务是生产家用塑料制品,如盆子、凳子和储物箱等。虽然“茶花”品牌在这个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普通消费者对于这类家居用品的品牌忠诚度相对较低,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品牌。

此外,由于家居用品市场的入门门槛较低,竞争替代品众多,例如,消费者可能不会特别区分购买茶花的塑料凳子还是其他品牌的产品。

这也是为什么茶花股份多年来市场规模没有明显变化的原因之一。公司年的营收就已经达到6亿元,到了年仍旧是这个数字,但各种成本和费用却在持续增加,导致利润持续下滑,到年甚至出现亏损。

根据年前三个季度的财报,公司的亏损已经减少到十几万元,这表明茶花股份在年有望扭亏为盈,但这仅限于年。

正如有句话说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茶花股份未来的道路仍然充满挑战。

茶花股份最初成立于年,当时名为“福建远洋塑料用品有限公司”,由陈光生、陈宝架、林世福、陈明生、陈葵生五人共同创立。

在这些创始人中,陈宝架是家族长辈,而陈光生、陈明生和陈葵生是他的儿子,林世福则是陈宝架的女婿,整个公司基本由一家人运营。

提到的陈冠宇是陈光生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并于年成为公司的主要股东,这一年公司也更名为“福建茶花家居塑料用品有限公司”。

年,当家族长辈陈宝架退出时,另一个儿子陈福生加入了公司,整个家族形成了一致的行动方向,共同控制了公司。

然而,在公司内部,除了陈葵生担任董事长之外,其他家族成员基本不参与日常管理,陈福生甚至没有担任董事的职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司管理的非家族化。

但随着股权转让的开始,人们希望这一举措能够如公告所述,旨在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而不是彻底将股权“非家族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eco-boda.com/afhgx/3225.html


当前时间: